周四,中國足球協會正式公布了2025賽季第一期裁判評議的工作成果。經過詳盡的評議,針對一場焦點賽事的判罰結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
首先,對于王大雷的紅牌判罰,足協認定其判罰是正確的。然而,在申花與亞泰的比賽中,另一位球員蔣圣龍的判罰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。在比賽的補時階段,蔣圣龍在禁區內與對方球員發生身體接觸,一腳不慎踩到了吳亞珂的小腿。原應視為嚴重的犯規行為并出示紅牌,但令人遺憾的是,主裁判李海新僅出示了黃牌。
這一判罰引起了視頻助理裁判的介入,要求主裁判回看慢鏡頭以作出更準確的判罰。然而,從慢鏡頭回放來看,蔣圣龍的踩踏動作十分明顯,且其動作的力度和危險性確實危及到了對方球員的安全。足協對此指出,蔣圣龍的這一行為“試圖射門而未踢到球,鞋釘部位踩踏到對方小腿側部,應視為嚴重犯規并出示紅牌”。
對于主裁判李海新的判罰,北青體育透露其“將面臨足協裁判部門的內部處罰”。這一判罰結果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熱議。有媒體人趙宇表示:“VAR介入時一般都是疑似紅牌情況,而李海新看過慢鏡頭后仍給出黃牌,這確實令人費解。”另一位博主寒羽也指出:“我和許多裁判討論過這個判罰,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,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。”
同時,博主賣萌誰在行從規則角度進行了分析:“當裁判員沒有第一時間判罰時,這實際上是一種遺漏的嚴重事件。此時,視頻助理裁判必須介入。如果裁判員在第一時間判了黃牌,那么這就不算是一個明顯的錯誤,視頻助理裁判是不能介入的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上賽季的上海德比中,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。當時魏震以幾乎相同的動作踩踏費南多被主裁判馬寧紅牌罰下。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:在未來29輪聯賽中,如果再次出現類似蔣圣龍踩吳亞珂的動作,我們是否還能保持判罰標準的一致性?這無疑給中國足協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