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前時期,中國男子籃球隊的實力逐漸走低,其他國家的反超也讓國人感到擔憂。尤其自2008年奧運會后,中國男籃的形勢愈發嚴峻。資深籃球評論員鞏曉彬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他直言不諱地指出,球隊缺乏穩定的風格,時而模仿美國的打法,時而學習歐洲的風格。曾經,中國籃球擁有自己的特色——小快靈和快準靈。然而,隨著外籍教練的頻繁更換,他們往往難以理解國內球員的特長,也不清楚適合中國隊的戰術打法,往往只是按照自己國家的風格來執教。這樣的結果就是,盡管他們可能帶來新的訓練方法,但球員們能否適應這些變化,能否在比賽中積極發揮攻守能力,都成了待解決的問題。
鞏曉彬特別提到了郭士強教練。他認為郭教練對國內球員有深入的了解,當前球員的精神面貌已經有了改善。接下來,球隊需要面對的是如何在與強隊的比賽中運用合適的技戰術。以最近的日本比賽為例,我們看到了防守帶動進攻的策略,這是值得鼓勵的。然而,這背后也暴露了國內球員與海外球員的差距,特別是在技術水平和比賽經驗方面。如張鎮麟等球員,雖然擁有身高優勢,但在面對低位矮個對手時,仍需提高技術和策略的運用。
鞏曉彬還提到了張鎮麟在亞運會半決賽中的表現。當時他選擇不持球突破而更多地依賴外線投籃,這導致了男籃的失利。這一畫面對于球迷和鞏曉彬來說都是深刻的教訓。這表明球隊不僅需要打法上的變化,更需要在技術和心理層面做出全面的提升。
鞏曉彬表示,今年休賽期將是男籃的重要階段。他希望在這段時間內,球隊不僅能夠鞏固打法,還能讓球員們的實力得到蛻變。他期待中國男籃能夠早日走出低谷,重振雄風。